黔西南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黔西南州2017年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分析报告》的通知
索 引 号: |
52230011/2018-216873 |
主题分类: |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质量监督 |
发布机构: |
州质监局 |
发文日期: |
|
是否有效: |
是 |
名 称: |
州质监局关于印发《黔西南州2017年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分析报告》的通知 |
文 号: |
|
各县(市)、义龙新区市场监管局: 为分析掌握我州工业产品质量状况,加强产品质量监督工作针对性,更好服务我州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州局组织编制了《黔西南州2017年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分析报告》,现印发你们。 黔西南州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年1月2日
黔西南州2017年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分析报告
一、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2017年,黔西南州工业产品质量状况稳定,未出现区域性、行业性和系统性的重大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全年工业产品州级以上质量监督抽查煤炭采选产品、非金属矿物制品、食品包装产品等13大类33种产品,抽查235家企业287批次,合格270批次,合格率为94.07%(详见附表1、图1和图2)。 州级监督抽查方面。抽查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塑料制品3大类6种产品,涉及128家企业150批次,合格147批次,合格率为98%(详见附表2)。 省级(含专项)监督抽查方面。抽查煤炭采选产品、纸及纸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电气机械及器材、食品相关产品等13大类31种产品,涉及100家企业130批次,合格119批次,合格率为91.54%(详见附表3、附表4)。 国家联动抽查方面。抽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家具、纸及纸制品3大类3种产品,涉及7家7批次,合格4批次,合格率为57.14%(详见附表5)。 县级监督抽查方面。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州9县(市、新区)共有7个地区开展监督抽查,共抽取109家企业121批次产品,目前检出的有112批次合格(详见附表6)。
 
二、产品质量不合格原因分析 (一)州级监督抽查不合格原因分析 1、1个批次的塑料编织袋不合格。不合格指标是拉伸负荷性能,不合格原因:一是企业原材料采购验收制度不严,为降低生产成本,使用了掺废旧、回收的原料材料来生产塑料编织袋;二是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工艺控制不当(如温度控制)或生产工艺、设备不稳定导致产品的拉伸负荷性能不合格。 2、1个批次的复混肥料不合格。不合格指标是总养分,不合格原因:一是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在肥料中N+P2O5+K2O的配比时,使钾的配比不足;二是在肥料生产过程对原料投放不规范,没有严格控制原料的投放比例,导致产品不合格。 3、1个批次的水泥包装袋不合格。不合格指标是制袋材料对水泥强度的影响,不合格原因:一是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进行水泥包装袋生产,从而使水泥包装袋的产品质量达不到国家标准。二是使用了掺废旧、回收的原料材料来生产水泥包装袋;三是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工艺控制不当(如温度控制)导致不合格。 (二)省级监督抽查不合格原因分析 1、1个批次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不合格。不合格指标是干密度,不合格原因:一是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使用的粉煤灰中掺杂部分泥土;粉煤灰的二次磨细加工不够,细度达不到要求;使用的生石灰质量达不到要求。二是生产工艺控制不严格。原料配比不合理,不仅生产成本增加,还导致砌块强度降低。三是计量不准确。生产现场原材料投入计量粗放,导致原料配比波动较大。四是养护不当。一般蒸压养护总时间为11小时左右,也即一天二周转。部分企业为追求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产出量,未严格执行养护制度,蒸压养护时间压缩至5小时或者更低,导致产品强度下降。五是质量把关不严。出厂检验制度不健全或有制度不执行,检验人员能力和经验不足,导致出厂检验把关不严。 2、1个批次的烧结空心砖不合格。不合格指标是密度等级,不合格原因:一是使用的粘土杂质较多,质量不高;二是生产者为节省成本,缩短烧制时间。 3、1个批次的纸巾纸不合格。不合格指标是纵向湿抗张强度,不合格原因:一是企业原材料把关不严,使用的原材料可能为混合浆,质量不高。二是生产工艺不完善,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加入的湿强剂过少。 4、4个批次的建筑安全玻璃不合格。不合格指标是碎片状态,不合格原因:一是原材料不符合要求。选用的玻璃原片质量不合格,玻璃表面有疵点,如气泡、结石等,造成钢化玻璃破碎后出现局部大颗粒,导致碎片状态不合格。二是工艺参数设置不合理。如钢化炉内温度偏低或温度不均匀,冷却风压低或吹风不流畅,使玻璃钢化程度不足。三是生产过程控制不严格。主要问题有:玻璃的加热时间不够,或者是加热温度不够;玻璃出炉至吹风的停顿时间太长;风压过小;风眼被堵,局部排风不顺畅。四是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为追求产量、降低成本,未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5、1个批次的预拌混凝土不合格。不合格指标是混凝土强度,不合格原因:一是原材料不符合要求。企业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生产预拌混凝土,如水泥、砂石、粗细集料、矿物掺合料的质量达不到要求均可能导致预拌混凝土强度不达标。二是配合比设计不当,水灰比例不符合标准要求等。 6、1个批次的弹簧软床垫不合格。不合格指标是床垫的甲醛释放量,不合格原因:原材料不符合要求。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使用劣质原材料。检验过程中发现,本次抽查甲醛释放量不合格的产品均采用了椰棕板为铺垫料,而劣质椰棕板的甲醛含量高,造成床垫甲醛超标。 7、1个批次的电动自行车不合格。不合格指标是速度和质量,不合格原因:一是企业为迎合市场需求,违反标准规定,安装大功率的电动机或者高电压的蓄电池,导致整车速度超标;二是企业为了节约制造成本,仍然使用落后工艺的铅酸电池,导致整车重量超标。 (三)国家联动抽查不合格原因分析 1、1个批次的复混肥料不合格。不合格指标是总养分,不合格原因:一是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在肥料中N+P2O5+K2O的配比时,使钾的配比不足;二是在肥料生产过程对原料投放不规范,没有严格控制原料的投放比例,导致产品不合格。 2、2个批次的弹簧软床垫不合格。不合格指标是床垫的甲醛释放量,不合格原因:原材料不符合要求。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使用劣质原材料。检验过程中发现,本次抽查甲醛释放量不合格的产品均采用了椰棕板为铺垫料,而劣质椰棕板的甲醛含量高,造成床垫甲醛超标。 三、质量安全隐患和预警分析 从2017年全州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看,建筑安全玻璃、复混肥料、弹簧软床垫等质量问题突出,反映出不少企业质量主体责任落实不够、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企业思想认识不足,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企业管理人员对如何有效预防和应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还缺乏研究,盲目追求规模和利润,忽视产品质量和安全管理。很多企业在历年监督抽查出现不合格的情况下未认真进行整改,导致监督抽查多次出现不合格现象。 二是企业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原材料把关不严,出厂检验环节缺失。部分企业没有建立与本企业相适应的、完整的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原材料进货把关不严,出厂检验落实不够。 三是企业生产设备落后,过程控制不严,标准化意识不足。企业设备老化,更新生产设备、改善生产加工工艺和提高产品质量的能力不足。生产技术人员素质较低,在工艺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缺乏生产过程控制。 从各县上报的监督抽查情况及后处理情况看,全州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有待加强。一是有个别县未安排经费,未开展本级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存在0报送情况。二是有部分县在收到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后处理通知后,不及时开展后处理工作,或在开展后处理过程中存不清楚流程、不及时上报的情况。 四、下一步措施建议 (一)切实做好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后处理工作。针对2017年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出现不合格的情况,州局已经责成各相关县(市)、义龙新区市监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和《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及时向抽查不合格企业通报情况。针对每一份涉及不合格企业的监督抽查报告,在第一时间向企业发出《产品质量检验结果告知书》,告知企业监督抽查不合格的项目,及时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责令企业停止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明确整改复查的时限和工作要求,使企业对整改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对产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生产企业,要依法进行查处,提高执法震慑力。二是帮扶企业整改落实。充分发挥机关科、股室及技术机构力量,帮助企业分析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并严格落实,指导企业严把生产各环节质量关,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努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避免发生不合格的问题。三是认真组织复查验收。企业整改完成后,根据申请对抽查不合格企业的整改工作进行现场核查和产品复查检验,使复查工作做到规范、有序。四是建立后处理工作档案。将企业整改通知书、企业整改报告和复查申请、企业整改情况验证记录、整改工作现场核查表、企业产品监督抽查不合格报告及复查报告等相关文书和记录进行归档,做到一企一档。五是及时通报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将抽查不合格产品情况报告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共同督促企业依法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引导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切实维护产品质量安全。 (二)着力提高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有效性。结合州局工业产品质量提升方案及历年监督抽查实际,对本地区重点产品、重点企业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对安全风险性行业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生产领域开展重点整治。 (三)加强质量法律法规的宣贯培训。构建新闻宣传平台,积极宣传质量法律法规、名牌发展战略和质量安全知识。分批对企业法定代表人、质量负责人逐次开展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强化企业质量主体意识。以“质量安全进学校、进社区、进乡镇”等多种形式对广大群众进行质量普及教育,提高全社会质量意识,营造人人关注质量的良好氛围。 







| |